第533节
??桓温不回复,或者回复不好,以后就是开战的借口,梁国也可以打着为下国报仇的旗号出兵。 ??桓温回复的好,潜移默化间,大梁就成了江东的宗主,加强了影响力,以后收拾起来更加容易一些,江东所剩不多的人心会逐渐瓦解。 ??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 ??外交战弄好了,可以灭敌于无形。 ??李跃当即让王猛草拟诏令,“义正言辞”的责问江东,让桓温给一个说法,否则大梁将出兵还江东百姓一个公道…… ??看完诏书,李跃感觉自己若是桓温,一定会被气炸了。 ??他桓温能有今日,还不是李跃逼的? ??两次合肥大战,基本断送了桓温正常上位的可能,夺取荆襄,断了桓氏的根基,逼得他铤而走险。 ??除了诏书,李跃还下令潜伏在江东的校事们放开手脚,不要有思想负担,尽力跳动江东各种地头蛇,让江东乱成一锅粥最好。 ??皇帝大位不是那么好坐的,桓氏集团失去了荆襄,肯定要侵夺江东士族的利益,迟早会有人起兵。 ??江东忙江东的,梁国忙梁国的。 ??洪兴五年开年之后,三省六部制正式施行。 ??尚书台的权力下放到三省之中,王猛升任尚书令,周牵领侍中,崔瑾领中书令,刘应为尚书左仆射,房默为尚书右仆射,顾恺之领门下左侍郎,卢青领门下右侍郎,崔宏领中书左侍郎,王猛之子王永为中书右侍郎…… ??虽然设置了三省,但庶政依旧出自尚书省。 ??王猛依旧是大梁的二把手,也就缺了一个丞相的名头而已,权力比以前只多不少。 ??只不过加了一道锁而已。 ??运行不到一个月,李俭就发现其中窍门,寻了一个空闲,询问李跃,“父皇设置门下省,固然能互相制衡,然则一遇大事,岂不是互相制衡,互相推诿,反而加剧争斗?” ??“你能看出这些长进不少,然则不设三省,他们就不争斗了吗?”李跃反问道。 ??“肯定不会。”李俭无奈认同。 ??“三省六部是因魏晋乱世而生,适合这一代的形势,未必适应你的时代,世上没有万全的制度,有利则必有弊,每个时代都有自己面临的挑战,固步自封者会被天下抛弃,唯有变通革新者,方能不断向前。”李跃谆谆教诲。 ??这一代追求的是恢复稳定,摈除魏晋以来的弊政。 ??到了下一代,会面临新的形势。 ??李俭还在思索,李跃拍拍他的肩膀,“三省六部于当下有利,能革除前朝之弊,朕便用之,他日不合时宜,朕便改之,何必拘泥于一时?” ??唐代有政事堂,宋代有枢密院,明代有内阁,清有军机处,都是对三省六部作的补充。 ??三省六部能从魏晋初具其形,一直走完整个封建时代,沿用一千五百多年,必然有其过人之处。 ??李跃个人觉得,其实后世国家框架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改进的。 ??“儿臣知道了。”李俭顿时明白过来。 ??第七百一十三章 佛门 ??洪兴五年,大梁全面休养生息。 ??从东到西,从南到北,偃甲息兵。 ??即便拓跋什翼健派人来挑衅,梁军也只是防守。 ??三省六部制,带来了国政的稳定,国家稳定,人心也就安定下来。 ??带来的另外一大好处,就是东西贸易激增。 ??瓷器、茶叶、书籍、丝绸、漆器成了商路上的畅销品。 ??尤其是茶叶和书籍,几乎成了硬通货。 ??草原、高原、西域几乎离不开茶叶,有茶叶,自然少不了泡茶的瓷器。 ??西域沙门大兴,佛经浩瀚如海,书籍的出现,推动了沙门的进化。 ??如今的沙门以及不能叫沙门,与中土儒家互相融合后,迅速更新迭代,已经脱离了原来的教旨,成了新东西,迸发出新活力,带着华夏文明向西翻过葱岭,回传至天竺,向南挺进高原,一步一步渗透。 ??就连草原也没能逃出其影响。 ??鲜卑、匈奴、羌胡等部族,不断皈依沙门。 ??野生的东西往往都有极强的生长力,佛门在西域流传了几百年,的确有非常多的独到之处。 ??这一点上,无论李跃怎么扶植道门,影响力都不如佛门广泛。 ??“今后凡佛门涉及之处,便是我华夏文明涵盖之地!”李跃指着沙盘上偌大的疆域道。 ??不仅涵盖葱岭以西,天山南北,还有天竺、南洋等地。 ??想要长久统治一个区域,首先整合这个区域的人心。 ??佛门无疑是一把利器。 ??其实西方也是靠教会完成扩张的,鞑清靠佛门统治草原、高原,西域这么多族群,利用佛门整合他们性价比最高。 ??不然单靠军事占领无法长久,几十年后便会烟消云散。 ??释道安在白马寺整合佛教,实际上完成了佛门的本土化。 ??鸠摩罗什在姑臧大兴寺翻译佛经,也是将佛经华夏化。 ??“陛下之雄才大略前无古人,只怕佛门将来尾大不掉。”王猛担心道。 ??“你高看他们了,佛门譬如藤蔓,大梁犹如大树,华夏为土壤,没有大树和土壤,藤蔓何所依?再说,朕也没在中土大兴佛门。” ??中土有严格的管制体系,佛门一举一动都在控制之中。 ??至于西域,他们也需要借助大梁向西边和南边扩张。 ??两边互利共赢。 ??封建时代,无论梁国如何发展,无法统治这么大的区域,分一杯羹给佛门未尝不可。 ??只要刀子掌握在自己手中即可。 ??从历史大趋势看,佛门算是所有宗门中比较温和的。 ??“不如单独将各种宗门归为一类,设置典正寺,严加管理,掌管僧人度牒,评断僧人品级,设大僧、高僧、正僧、法僧、僧录、僧人、僧徒七品。”王猛早有对策。 ??魏晋以降,僧徒众多,南北都设置了僧官和品级,主管僧官称为僧主、僧端,副职为都维那,悦众、僧都、僧录等,还配有吏员若干。 ??“可。”李跃点头答应。 ??随着大梁向西进取,商路开通,以后解除的宗门会越来越多,不能一直挂在鸿胪司名下。 ??僧人的度牒、品级由朝廷管辖,从根本上遏制了佛门。 ??也就是说没有大梁朝廷的认证,他们连僧人身份都拿不到。 ??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处理的,所以华夏没有出现西方教权压在皇权之上的状况。 ??佛门既然崛起,禁是禁不掉的,没有佛门还有其他宗门,其实没必要恐惧他们,只要不让其野蛮生长,泛滥成灾即可。 ??王猛这套搞法,即便将各种宗门限制在大梁框架之内。 ??三省在决议时,进度的确有些慢,需要审核、决议,事后还有监察,不过一旦通过,各部通力合作,效率极高。 ??关键还稳。 ??李跃也跟着轻松了一大截,将精力投入在军务上。 ??除了那些以杀戮为生之人,这几年不少人分到了田宅,老婆孩子热炕头,地里还有奴隶耕作,成了地主老爷,日子过好了,自然缺乏当初玩命的勇气。 ??让这些人退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,待遇福利太好,也容易滋生硕鼠。 ??以黑云军的待遇,有的是人削尖脑袋往里面钻。 ??李跃下诏允许他们退役。 ??不到半个月,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主动向兵部报备,上了年纪、身体伤病者也被裁撤九千多人。 ??趁着这个机会,李跃让兵部、校事府、御史台将军中里里外外整肃一番。 ??不查不知道,李跃没想到自己眼皮子底下,也会有贪赃枉法之事,有三百五十七人田产、财产与军功和赏赐对不上。 ??最夸张的一人,章惠兴,军功薄上南阳叶县分田三百亩,但叶县上报户部的田产,此人拥田两千三百六十四亩,章家一跃成为叶县豪强。 ??就是是置办,也不可能这么夸张。 ??看到清查结果,李跃心中一阵黯然,土地兼并永远都制止不了。 ??封建时代,所有权力、财富最终都会沉淀到土地上。 ??再好的制度,总会有人寻到破绽,到处钻营。 ??李跃这个开国皇帝还活着,就有人敢公然兼并土地,还是一路追随自己的黑云军将士。 ??“犯案者,斩,家眷流放朔州、高昌、玄菟。”李跃叹了一声。 ??这还是查出来的,还有很多没查到了,或者兼并的土地几十上百亩,没有计算在内。 ??难怪上次出兵云中,士卒普遍有厌战之心。 ??战场上获得的利益,比不上兼并土地快,自然不愿杀敌了。 ??幸亏三省六部推行,互相监督,否则这种事情很难查出。 ??“这些人在军中素有人望,关系复杂,若是斩之,只怕军中动荡……”刘应拱手道。 ??“太子意下如何?”李跃望向李俭。 ??“大梁建国数年,便有此事,不可等闲视之,否则今后谁还愿意上阵杀敌?黑云军也将名存实亡。”李俭拱手道。 ??历史上发生太多这种事。 ??“动荡?朕倒要看看谁敢动、谁敢荡!”李跃不怕当这个恶人。 ??所谓革新,其实就看有没有胆量对自己挥刀。 ??治国之难也在于此,一不留神,就开始腐化了。 ??现在不敢动手,以后只怕泛滥成灾。 ??作为中军的黑云军失去战斗力,是一件无比可怕的事,北边有代国,东面有高句丽,南面还有桓温…… ??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 ??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